来源:祥正
发表时间:2020-08-25 09:08:57
字体大小:小中大
1、简要案情
2019年09月28日02时14分,在G98高速公路162KM+920M处,一辆***重型仓栅式货车(以下简称“甲车”)与一辆***轻型厢式货车(以下简称“乙车”)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三人死亡车辆损坏,现办案单位委托对事故碰撞形态进行鉴定。
2、检验所见
(一).***重型仓栅式货车检验
1.过磅单显示:时间:2019年9月28日,车号,赣K63181,毛重31吨,总重28.84吨。
2.行驶证显示:核定载人数3人,整备质量12855kg。
3.左前围侧板、左车门及一轴左侧轮胎轮眉距地高101cm~177cm处可见面积为169cm×76cm碰撞刮擦变形痕迹,表面红色涂层局部呈减层,局部黏附黑色物质,左前轮轮眉距地高107cm处可见黏附一块反光膜型反光标识附着物,受力方向由后往前。
4.左前大灯灯罩碰撞破损,整体断裂垂悬,中心距地高106cm。
5.前围板整体碰撞脱落变形,中心距地高129cm,受力方向由前往后,挡风玻璃整体破碎缺失。
6.前保险杠左端可见面积为75cm×20cm碰撞呈“Z”形向前弯折痕迹,中心距地高66cm,受力方向由后往前。
7.前保险杠右侧可见72cm×20cm碰撞呈“┓”形向后弯折变形痕迹,中心距地高66cm,受力方向由前往后。
8.右侧车门距地高152cm~163cm处可见面积为65cm×9cm碰撞刮擦变形痕迹,表面红色涂层局部呈减层,受力方向由前往后、由右往左。
9.一轴右侧轮胎轮眉整体变形,中心距地高95cm,受力方向向由前往后、由由往左。
10.驾驶室右后部距地高110cm~180cm处可见面积为40cm×70cm碰撞凹陷变形痕迹,凹陷深度15cm,受力方向由右往左。
11.一轴整体向后移位,右侧轮胎见4cm×3cm开放性破口,轮毂呈凹陷性变形,凹陷深度3cm。
12.二轴右侧轮胎爆裂,轮毂碰撞呈“S”变形。
13.货厢右侧厢板整体碰撞变形。
14.三轴、四轴右侧轮胎(副)外侧胎壁整体可见不规则碰擦痕迹。
(二).***轻型厢式货车检验
1.驾驶室整体碰撞损毁挤压变形,至少有前后及左右两种不同的方向,该两种方向的碰撞、挤压痕迹局部交叉重叠。
2.货厢整体脱落变形,右后支柱后部距地高124cm~178cm(货厢底板距地高101cm,脱落的货厢距底部23cm)处可见面积为5cm×54cm碰撞刮擦痕迹,局部黏附红色物质,受力方向由前往后,痕迹止缘见多处褶皱。
3.货厢右侧后部距地高109cm~163cm(货厢底板距地高101cm,脱落的货厢距底部8cm)处可见面积为88cm×54cm碰撞刮擦痕迹,局部黏附红色物质,受力方向由前往后。
4.货厢右侧后部反光膜型反光标识可见面积为28cm×5cm不规则碰撞刮擦部分缺失痕迹,距地高108cm~129cm(货厢底板距地高101cm,脱落的货厢距底部7cm),受力方向由前往后。
5.事故后因该车辆损毁严重,以及在施救过程中产生相应痕迹,其他部位的相关痕迹至少有前后及左右几种不同的受力方向,几种方向的碰撞、挤压痕迹局部交叉重叠,无法进行判断。
(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现场照片检验
1.现场道路南北走向(三亚-海口方向),位于G98高速公路162KM+920M处,道路为双向四车道,道路中央由绿化带隔离,道路平直水平,有效视距500m以上,沥青干燥路面。事故道路单向二车道,行车道与超车道宽度均为3.85m,该两车道由单白色虚线分道,应急车道宽度为2.80m,行车道与应急车道由单白色实线分道,事故道路右侧为路沟。
2.现场路面见宽36cm,长4800cm刹车印痕一条,印痕距右侧护栏车辆行驶方向690cm,印痕由超车道延伸至应急车道有效路面,约呈40°角。距右侧护栏分别为560cm、630cm处见后视镜散落物,在应急车道上见一条宽为23cm轮胎印痕、轮胎花纹为纵向槽沟;邻近旁见一条宽为28cm轮胎印痕、轮胎花纹为纵向槽沟,横向及斜向细窄槽沟花纹为辅的组合花纹。右侧护栏呈波浪形碰撞痕迹,局部黏附红色、蓝色物质,护栏立柱见弯折卧倒。
3.乙车尾南头北仰翻于右侧护栏外路沟内,路沟距路面高度为350cm;见甲车头南尾北侧翻于右侧护栏外且在乙车车身上方,甲、乙车装载货物散落于现场,甲车左前轮距护栏800cm,左后轮距护栏670cm。
(四).视频检验
视频录像文件名为“G98-162km-日月湾互通-万宁三亚方向_设备_16CC7CAO_1569634390_1”,该视频为固定式视频,文件类型为“MP4”,文件大小为57.8MB。在2019年9月28日2时13分见到甲车在行车道正常行驶,13分12秒见到乙车在超车道正常行驶。
3、分析说明
(一)、车辆痕迹分析
1.甲车距地高101cm~177cm处的左前围侧板、左车门、一轴左侧轮胎轮眉的碰撞刮擦红色油漆减层痕迹(受力方向从后至前),与乙车距地高109cm~178cm处货厢右后支柱后部、货厢右侧后部的碰撞刮擦红色物质加层痕迹(受力方向从前至后),在形态、高度、受力方向、附着物及痕迹形成机理等方面分析,符合两车相接触碰撞所形成的痕迹对特征。
2.甲车一轴左侧轮胎轮眉距地高107cm处碰擦并粘附反光膜型反光标识附着物痕迹,与乙车距地高108cm~129cm处货厢右侧后部反光膜型反光标识碰撞刮擦缺失痕迹,在形态、高度、受力方向、附着物及痕迹形成机理等方面,符合两车相接触碰撞所形成的痕迹对特征。
3.甲车前保险杠右侧、驾驶室右侧车门、右侧轮胎轮眉、轮胎、钢圈、货厢等痕迹与右侧护栏波浪形碰撞痕迹、护栏立柱弯折卧倒痕迹及乙车车身碰撞挤压痕迹,在形态、高度、受力方向、附着物及痕迹形成机理等方面,符合碰撞所形成的痕迹对特征。
(二)、现场图及相片分析
1.应急车道上见一条宽为23cm轮胎印痕、轮胎花纹为纵向槽沟;邻近旁一条宽为28cm轮胎印痕、轮胎花纹以纵向槽沟为主,局部呈横向斜向细窄槽沟花纹为辅的组合花纹特征与甲车轮胎冠花纹特征相互吻合,此处符合甲车坠坎位置。
2.甲车一轴右侧轮胎开放性破口,轮毂呈凹陷性变形及二轴右侧轮胎爆裂,轮毂碰撞呈“S”变形痕迹与护栏立柱弯折卧倒痕迹在形态、高度、受力方向、附着物及痕迹形成机理等方面,符合两者碰撞所形成的痕迹对特征。
3.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及现场照片所示地面宽36cm、长4800cm刹车印痕根据乙车刹车印痕的角度及最后仰翻的位置、形状,运用运动学,力学、物理学等分析,符合乙车紧急制动所留下的印痕。
4.结合事故现场照片,可见事故现场甲车整体向右侧翻压在乙车上导致乙车驾驶室整体碰撞挤压变形。
综上所述:根据检验结果及结合委托方提供的相关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碰撞形态为,甲车与乙车同向行驶中侧面碰撞的双方道路交通事故。乙车在变道时货厢右中部、后部与甲车左前侧发生碰撞后,双方采取避让措施,由于都无法向左打方向避让,乙车首先冲向右侧护栏并仰翻于路沟内,甲车向右避让,车辆右侧与护栏、护栏立柱发生碰撞致轮胎破损轮毂变形,失控向右侧翻于乙车车身。
4、鉴定意见
该起事故碰撞形态为:***轻型厢式货车货厢右中部、后部与***重型仓栅式货车左侧前部发生刮擦碰撞后,首先冲向右侧护栏并仰翻于路沟内,***重型仓栅式货车向右避让,车辆右侧与护栏、护栏立柱发生碰撞致轮胎破损,失控向右侧翻于乙车车身。